殷旭明的草书艺术
作者:冯剑星 稿件来源:书艺公社 日期:2015-04-10
赵壹子与墨龙生、旭明先生饮于东湖之上,时红莲十万,绿盖成云,忽飒然风至,皆以为快哉也。倏尔天青欲雨,青烟满座,凉雨自南而来,顾北而去,目见夏云呼吸之变化,雨化为云,云化为山,所以变幻无穷者,真造物之伟哉。
墨龙生曰:造物玄妙!如此风雨阴晴之数,观之于物,思之以玄,殆非人之名其妙也。吾闻旭明先生善草书,以今草之义窥道法之变,可以一观矣!赵壹子拊掌称善。
于是,旭明先生开十丈之玉帛,发百金之松烟,濡中山之长锋,纵横开阖,云烟生于纸上;虬翻狮滚,蛟龙走于笔底;其势如霹雳,其形如虹霓;奔乎犀象猛兽所以骇驰,震乎云涛雪浪相互卷起。虽乱石穿云不足为其怪,枯藤万仞不足为其奇。钱塘之潮不足为其势,华岳之险不足为其意。矫矫如垂天之鹏,亭亭如耸云之松。渺渺也,长风万里送秋雁;潇潇也,画船听雨客不眠。观之者神驰目眩,惊呼不及,撑舌不下,屏气呼吸;一挥而十行,一行而千里。笔断而意连,笔停而意驰;其一气而下,顿挫起落,黑白之所计,驰缓之所居,相悖之所成,穿插之所为,阴阳之所生,虚实之所蓄,无不得其心,应其手,写其神,存其意;以手写心,以心传神,以神窥道,以道见心。用笔奇谲,神采焕然。冲虚以和,内美涵元。
赵壹子笑曰:此技耳!乃背经而趋俗者,非所以能弘道兴世,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世所不用,难以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劳而无功,不足道哉。
墨龙生曰:先生所贵者经纶世务者也,所贱者物理涵虚之美也。夫笔墨之技不足见视于庙堂,社稷之务不足观诸于造物。以造物者观,皆静其形,动其神,万籁各有所得也。以世务者观,皆役其形,劳其神,生灵莫不为之苦也。夫草书者,虽非经世齐家之法,然其通乎道矣。盖其象物之形,发于笔墨;抒人之情,载乎纸帛;夫善草书者,精其义理,钩其神骸,达于精魂。取法于自然之象,描摹于造化之机,探于物外人心之中,究于天人变化之际。若皇象、索靖之流,通达时事,用之笔墨,所以见兵戈剑戟之气;张旭、怀素之辈,明晓玄机,用之心神,所以见清流名士之趣。至于山谷、青藤者,读书会古,洞明要义,固放浪于形骸之外,赖其形成于尺牍之间者,非学养见识之大宗匠,所以不能至。旭明先生承接前贤之法,尽得其尊虚贵白之妙。其草书逸笔不群,片云独雨,游刃于规矩之间,出入于法则之内,,可兴可群,可观可怨。先生所以非草者,草不经世也。仆所以贵草者,草解人意也。能以管城子吐我胸中万千块垒,不亦为快乎?抒情则可,于世何伤?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鸢飞戾天者亦视而不见,非眼不见也,乃心不见也。草书有其美常在笔墨之外,人所以诘之,乃不知自然之法,生息之变也。其循以大道之规矩而成,人情之喜恶而生,而世人以征聘之法解之,乃不知道者也。先生以流俗之眼而视性情之人,真不足观物外之象也。夫能见草书三叹息而动容者,真有性情者也,可与交;能见草书且舞且蹈、拍手称快者,乃绝俗之人,可与游;能见草书哭之笑之,乘物而游心,精骛于八极者,可与言物外之理,惜乎先生非其人也!
旭明先生笑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梅盐,然其美常在酸咸之外也。余作草书亦如是也。
于是,三人大笑,酒醉而散。
简介
殷旭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北京人文大学书法院特聘教授,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扬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扬州书法院特聘研究员,高邮市文联委员,高邮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获奖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中国书法最高奖)、江苏书法奖提名奖(江苏书法最高奖)、中国·常熟翁同和书法奖提名奖、全国首届行书展提名奖、全国小榄杯书法大赛三等奖等。
作品入展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首届草书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第四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艺术大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