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边红举
作者:肖文青 稿件来源:思潮艺术网 日期:2014-08-17
边红举,当代实力派著名书画家,生于1971年,荥阳人。专攻花鸟、山水,收到郭怡踪、霍春阳、王威、李自强、王德安等名师的指导。其作品清、静、雅、逸,为收藏界认识所关注。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展出,受到国外友人和专业收藏家的亲睐,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文化报等国内数家媒体对其做过专题报道,其作品载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书画家优秀作品集》,中国书画报主编的《世界华人庆奥运名家书画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画魂》,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五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等数十部典籍。魅力中国杂志曾出版《青年实力派画家边红举国画作品选》、《当代中国书画名家边红举》、《边红举国画作品集》等个人专集,其书法长卷作品《何平九论六》被河南省档案局收藏,国画《菊花》作品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及扬州美术馆等8部门永久收藏,其山水画《太行之秋》被中南海等机构永久收藏。并于2014年4月8日——13日在河南博物院成功举办个人爱心捐赠作品展。
绘画风格
边红举自幼酷爱绘画,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他深深地为自然界的生物所迷恋。于是他选择了花鸟画,并为之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实力派画家。他的花鸟画作品意趣动人、风格灵秀,他在广泛花鸟画题材中,通过个性鲜明的花鸟形像,创造了具体多意的意境,表达了健康动人的情趣。同时,边红举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因此,我们看到边红举的作品清净、雅逸,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实际创作中,边红举经常深入生活,了解自然中物的构造,从中得到对自然的一种感受。以写生避免截断艺术活源从写生进入创作,这是当代花鸟画创作的重要特点。最重要的是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发现、捕捉自然界中所蕴藏着的美,发现新鲜的意境、美好的形象和艺术形式。创作是对客观自然进行主观的改造,边红举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自然,领悟传统,探讨花鸟画艺术个性形式的源流。他的作品体现出对传统、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体悟,并以主体生命、灵魂在与时代生活的交感、通达中,将传统精髓与时代相合,发扬光大,从而创造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边红举在美院进修期间,受其恩师霍春阳先生的影响,研究中国画艺术精神与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抓住了在传统文人画里表现得比较充分的以畅神为依归、以净化心灵和提升精神境界为目标的努力方向,为此挖掘传统,发扬光大,没有只在笔墨上、图式上、肌理上、表现主义式的感情发泄上下表面的工夫,从深层挖掘并激活着传统。
边红举画中墨的浓淡干湿、线的疏密虚实、墨的韵致、笔的节奏以及书写性的美感,都可以看出他对前人笔墨成就的解读与继承和对笔墨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无论书法、绘画他都极重笔法、笔形、笔感、墨色、墨韵、墨层,其水墨花鸟画尤见传统功力。一幅水墨草虫小品,在极单纯、简洁的画面中营造了不寻常的空间结构,表现了造化无极的生命意象,而笔墨淋漓、酣畅浑厚的寥寥数笔,所达到的“致广大、尽精微”的效果,正是大自然生动的全幅浓缩,成为意到笔到、笔随心运、有形无迹的典型之作。这说明了边红举是在扎实的传统形态中走向现代的。边红举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艺术的张力,使自己的艺术在两极的兼顾中,体现笔墨的深厚性,展示中国画笔情墨韵的独特表现力与美感,这对所有的中国画家都是难点。
近年来边红举一批构图饱满、色彩鲜明、风格独特的作品令人惊叹。这些作品一扫传统花鸟画的折枝章法与清冷孤寂的情调,转而截取大自然的片断,几经剪裁而入图,其直接的审美效应便是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与传统花鸟画相比,其形式、情调、美感、境界,甚至笔墨的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他在构图中搬掉了石头,引入了构成,用简单的图画颜料营造出华滋的视觉效果,使人感觉到位又出位,实属难能可贵。